小虾和小妖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36全本www.36qb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军人只认可实力。这小子现在看到兄弟刘爱塔和刘兴贤,在榆林军混的风生水起。

那个傻大胆确实有武力、有头脑,就按耐住,重新投靠贱奴的小心思,安心去做“陶朱公”了。

小衙内这一番操作,就是拔出坏怂袁崇焕,安插在皮岛的钉子,同时把毛文龙死后,一盘散沙的东江镇,重新整合团结起来,避免后面一连串的悲剧。

真实历史上,崇祯三年的河北地区,雨量充沛。战斗的第二天,当地就开始下起大雨。

卢龙县周边的四期工程,在包工头耿章华的指挥下,顶风冒雨的开工了。

燕山山民和流民,在卢龙县南门外,开始用洛阳铲挖掘陷马坑,并在里面套进去,明军真实使用的“陷马陶罐”。

它就像一个加长、加粗的笔筒,上面的口子,突出地面两厘米左右。目的是有效避免,陷马坑被泥沙杂物堵塞,失去原有作用。

这只是阻拦贱奴骑兵的第一道防线。后面还有“V”字形的数道壕沟。只是担心贱奴决死反扑,连夜挖掘的壕沟,并不太深,只靠数量起作用。

阉党余孽、清军攻陷南京时,“全家死节”的杨维垣,也被好友张道濬,介绍过来帮忙。

他自费采购,海量的特大号竹竿,堵塞在壕沟后面,充当第三道障碍物。

阉党余孽孙之獬,现在的工作热情非常高。亲自带着一群美女记者,来到六峪山庄,把盗马和水围城的战斗,写的是妙笔生花,高潮迭起。

按照小衙内的指示,与传统文化中,只关注帝王将相不同,美女记者们,重点采访介绍,参与战斗的基层普通士卒。

尽管士卒们红着脸,说话也结结巴巴,但大量真实的细节,还是让读者感受到,战场的血雨腥风。

《新京报》的销售量,肯定再创新高,不光让崇祯皇帝,兴奋的睡不着觉,也让其他京城大佬,动起了不一样的心思。

“兄弟啊,京城有朋友让我带话,咱们是不是可以,先把滦州县打下来?”

锦衣卫李若琏的话语,让小衙内吓一跳,这不是出尔反尔吗?

“嘿嘿,有人想借你的军功,多安排一些自己的家族子弟。”

李若琏刚走,神机队的赵氏兄弟又来了。

两人磨磨唧唧半天,终于交底了。京城一些勋贵看见,关宁废物军不中用,就想押宝在混编明军身上。

卢龙县现在已经四面合围,攻克指日可待,战后的论功行赏肯定少不了。

那些人家都有些纨绔子弟,或是无业庶子,就想着混编明军再接再励,趁这个围城的间隙,把滦州县城也打下来,报功时正好把自家孩子塞进去。

这还没完,岳父曹公公也派弼马温方正化,来当说客。原来紫禁城里,不止他一个大太监。其他位高权重的公公,也想让自己的子侄借机立功受奖……